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正在公示!宿州市“热血阿姨”拟推荐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2月17日
安徽省文明办发布了
《安徽省拟推荐2023年第一季度
“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公示》
具体如下


经择优推荐、审核评议、综合评定等程序,现将2023年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安徽省候选人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2月17日至21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邮件、电话、信函等方式向省文明办反映。


联系电话:0551—62609780、62609712(传真);邮箱:ahwcnrgzc@163.com;地址:合肥市中山路1号省行政中心1号楼东480室;邮编:230091。


  安徽省文明办

  2023年2月17日



安徽省拟推荐2023年第一季度

“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

  1.合肥市兰学毅:四十载坚守地质勘查一线 孜孜不倦钻研物探技术

  兰学毅,男,1961年12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0年来,兰学毅始终坚守地质勘查一线,孜孜不倦钻研物探技术,主持多个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和安徽省公益性地质项目,有省部级科技成果5项,市厅级科技成果4项,出版专著7部。他带领团队创新工作思路,开展技术攻关,在地质勘查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他非常重视培养青年职工,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年轻人成长为优秀技术骨干,并先后在国家和省级赛事中获奖。2021年获评“安徽好人”。

  2.淮北市王正波:15年20项国家专利 匠心点亮万家灯火

  王正波,男,198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国网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北供电公司职工。工作15年来,他以学为先、勇于创新,参与迎峰度夏、抗洪抢险、防疫保供等上百次关键“战斗”,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拥有国家专利20项,获得省级质量创新成果奖8项,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8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2本,完成电网大修技改工程200余项。曾获评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好人””等荣誉。

  3.亳州市李嘉诚:“00”后小伙“割肝救父”感动万千网友

  李嘉诚,男,2002年5月生,亳州市涡阳县城关街道居民,现为在校大学生。2023年春节期间,20岁的李嘉诚做出人生中的重要选择,捐献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挽救重病的父亲。儿时就有着军人梦的他毫无畏惧和犹豫,“我的生命都是爸爸给的,我还年轻,爸爸只有一个”,对于给父亲捐献肝脏的决定,他异常坚定。00后大学生李嘉诚捐肝救父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4.蚌埠市沈智配:27载践诺捐资捐款 助学济困近2万人次

  沈智配,男,1972年2月生,中共党员,蚌埠市阳光爱心协会会长。27年来,沈智配一直在诚实守信、践行诺言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兑现“无论有钱没钱,孩子上学一个不能少”的诺言,他开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为122名孩子免除学费,助他们圆了求学梦;为兑现“乡亲们以前帮过我家,以后我也得帮乡亲们”的诺言,他为家乡修路1.5公里、捐赠价值47余万元财物、带领350余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为兑现“创业路上别人帮我,创业有成我做公益帮别人”的诺言,他捐赠价值300余万元财物,温暖83名贫困人口、300名孤寡老人、350余名贫困学生。曾获评“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安徽好人”等荣誉。

  5.宿州市王淑军:60后“热血阿姨”21年无偿献血 用身体6倍血量诠释人间大爱

  王淑军,女,1960年6月生,宿州市埇桥区沱河街道春光社区居民。王淑军从1999年开始无偿献血,21年累计献血24000余毫升,相当于身体总血量的近6倍。她的无偿献血行为,诠释了一位普通群众对他人、对社会的无声大爱。如今,王淑军已经超过献血年龄,但爱心之路仍在继续。曾评获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安徽好人”等荣誉。

  6.阜阳市周伟杰、吕振康、吕智慧:不畏严寒挺身而出 接力勇救一车5人

  周伟杰,男,1994年12月生,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陈坡村村民。吕振康,男,1979年12月生,阜阳市颍泉区周棚办事处茨河居委会居民。吕智慧,女,2001年5月生,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生、阜阳市颍泉区周棚办事处茨河居委会居民。1月27日下午4时,一辆满载5人的轿车途经阜南县柴集镇普善村境内时,不慎翻车落入路边的沟塘中,车上人员被困,情况十分危急。途经此地的周伟杰、吕振康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沟塘对被困司乘人员开展救援,吕智慧则在岸上呼救并对停止呼吸的落水者进行黄金时间紧急抢救。最终,在众人的合力营救下,5位落水者全部获救。周伟杰、吕振康、吕智慧等人不畏严寒为生命接力的感人事迹迅速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中央媒体及省、市主流媒体客户端和重点网站报道,至2月1日浏览量近300万,全国各地网友纷纷点赞、转发。

  7.淮南市罗孝根:“好邻居”不求回报 照顾病患一家三口11载

  罗孝根,男,1974年12月生,货车司机。自从得知邻居苏启良因脑出血后遗症意识不清、行动不便,其妻胡静梅瘫痪在床时,罗孝根便主动承担起照顾苏启良夫妇的责任。6年前,苏启良的儿子苏喜又因脑出血复发,一度瘫痪在床,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罗孝根照顾。面对生活的重击,苏喜几度想要自杀,是罗孝根的不断开导,让他重燃对生活的希望。2020年11月,胡静梅去世,罗孝根操办葬礼,虽一切从简,但让老人体体面面下葬。自此之后的3个春节,都是罗孝根一家陪伴苏家父子一起度过。受父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行为影响,罗孝根13岁的女儿也加入到照顾苏家的队伍里,爱心在这个温暖的家庭继续传递。曾获评“安徽好人”“淮南好人”等荣誉,其家庭获评淮南市文明家庭。

  8.滁州沈强:焊花飞舞成就“钢铁裁缝” 30余载熔炼“工匠精神”

  沈强,男,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滁州市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焊接高级技师。从事焊接及焊接工艺工作30余年,他攻克诸多焊接技术难题,设计举高车臂架及支腿自动焊接装置,主导玻璃溜子管和分料管等改造项目,成立沈强技能大师工作室、沈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对190余名一线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带领工作室开展百余项焊接技术革新,为企业取得举高车生产资质,节约成本140余万元。曾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长三角工匠联盟首批入盟工匠、“安徽好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9.芜湖市汤美华、朱华、汪胜:奋不顾身入火场 勇救两位九旬老人传佳话

  汤美华,男,1962年1月生,中共党员,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凤凰花园小区居民。朱华,男,1963年9月生,芜湖运泰公交公司司机。汪胜,1969年6月生,退伍军人,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凤凰花园小区居民。2022年8月8日下午4时左右,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凤凰花园小区一居民楼一楼住户家中发生火灾。现场火势十分猛烈,有一对年逾九旬的夫妇,因行动不便困在屋内无法逃生,3位热心邻里不顾火焰炙烤,毅然冲进火场。大巴车司机朱华和退伍军人汪胜奋力扑灭大火,花甲老人汤美华在朱华和汪胜的配合下将两位九旬老人成功救出火场。他们见义勇为的壮举在邻里间广为传颂。3人获评2022年第四季度“安徽好人”。

  10.安庆市汪从学:退休教师自办图书室 矢志不渝乡村吹新风

  汪从学,男,1946年8月生,中共党员,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退休教师。汪从学教书育人三十五载,退休后老骥伏枥壮志不改,在家乡创办图书室,为乡邻传授知识,传播文明乡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振兴乡村献计出力。其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安徽日报、中安在线等媒体报道,曾荣获“安徽好人”“安庆好人”等荣誉。

  11.黄山市汪锡熊:一句承诺 祖孙三代接力送信56年

  汪锡熊,男,1948年5月生,中共党员,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石田村村民。1967年,汪锡熊的爷爷汪蓉舫答应下了为邮局代送信件这件事,此后56年,儿子汪恒运、孙子汪锡熊先后接住“义务邮递员”的接力棒,无论寒冬酷暑从不间断。几十年来,祖孙三代坚持为当地村民代送信件、汇款单、包裹等,从未出现过一次差错,也从未要过任何报酬,深受当地村民好评。汪锡熊曾获评“安徽好人”,其家庭获评黄山市文明家庭。

  12.六安市杨明生:扎根大别山教育的“老杨树”

  杨明生,男,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1984年8月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到霍邱三中任教,从此杨明生扎根大别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原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38年来,杨明生从热血青年到耳顺老翁,像老杨树一样坚守家乡,深耕教育,为了10多万莘莘学子,100多次拒绝年薪百万乃至几百万的高薪诱惑,带领霍邱一中成为皖西地区、大别山老区、全省的一流中学。曾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安徽好人”等荣誉。

  13.宣城市邱军强:职高毕业生成为企业“顶梁柱” 解决泵阀“卡脖子”难题 

  邱军强,男,1996年5月生,中共党员,安徽江南泵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泵阀”)工程师。2014年,18岁的邱军强从宣城市工业学校毕业,成为“江南泵阀”车间的一名学徒工。9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基层一线,致力于产品创新和技术改进,研发了CFB强制循环风冷磁力泵等7项新产品,获得了4项个人发明专利,为推动产业结构化升级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4.马鞍山市刘庆、吴本立:舅甥摆渡人薪火传承六十载 诚信接力棒爱心铺就“便民路”

  刘庆,男,1974年9月生;吴本立,男,1938年1月生,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查湾渡口摆渡人。在当涂青山河两岸,村民们祖祖辈辈出行主要交通工具就靠渡船。吴本立在摆渡40多年后,于2007年将接力棒交到了外甥刘庆手中。60多年来,舅甥两代人秉承服务周边乡亲的宗旨,为青山河查湾段2000多户居民的来往摆渡。尽管摆渡成本不断上涨,但1人只收1元钱摆渡费却始终不变,受到当地村民由衷赞叹。60多年来,舅甥两代人每天来回摆渡100多趟,运送村民800人次左右。60多年来,舅甥两代人摆渡500余万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两岸村民铺就一条安全便捷的水上便民路。

  来源 | 安徽文明网

  编辑 | 胡明君

  审核 | 吕盼盼、梁啸、董昉

  主办 |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 宿州市互联网宣传管理服务中心

  投稿丨2202425525@qq.com

  更多详情可登陆宿州发布微博端查看~

有话要说...